如何在“新钱”与创业股东之间寻求平衡

2009年1月22日星期四

  企业在从创业期走向成长期的过程中,都会面临融资的问题。新股东的加入稀释了老股东的股份,同时也稀释了他们的权利。而这些老股东通常是企业的创始人或初期的创业者,眼看辛苦带大的企业控制权旁落,难免会出现一些抵制的行为,严重的甚至导致企业的衰败。如何在企业融资的过程中平衡好创业股东的利益?这成为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典型问题。

  智慧支持:华信惠悦管理咨询公司咨询顾问  徐建华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副总经理  郭卫东

  方案提供:北京和君创业管理咨询公司执行总经理  王王月

  最近,北京天能公司(化名)的老板老黄正在和加拿大的一家公司商谈融资的事宜,对于这笔2000万人民币的投资,老黄是又兴奋又心烦。兴奋自不必说,有了这笔投资公司又能迈上一个发展的新台阶;心烦的是,再融资触发了黄老板的“心病”。原来,一年之前,天能就因接受一笔2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新股东的加入稀释了创业股东的股份,更稀释了他们的权力,引起了一场意想不到的动荡。

  2001年,老黄与老李共同创立了天能。其中老黄提供了主要的资本金,并占公司的多数股份,而科技人员出身拥有核心技术的老李则拥有其余股份。老黄担任董事长,并不参与公司日常管理,老李则任CEO.2002年,老黄的两个朋友加入,各投资5万元,各占15%的股份,并分别担任公司CEO和主管财务的副总。老李则退居副总。

  到2004年,天能的污水回收处理系统完成中试,并且在某石化总公司成功应用,而中国的石化污水市场占全国工业可回收污水总量的40%以上。公司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即将迈上发展的快车道。

  但是,急于开拓市场的天能,此时却面临着资金紧张的窘境。要想在竞争对手进入之前抢占市场,跑马圈地,就必须进行融资,加快业务拓展的速度。这时,一家位于西部的投资公司向天能抛来了橄榄枝。

  经过评估,对方计划投入200万元,以换取天能27.7%的股权,按照这一估值,天能4位老股东最初的股本价值已经翻了6倍,看起来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事情。但是此时投资方另外提出要求:更换CEO,由在天能担任副总的老李来任CEO;同时由投资方派驻财务总监。

  老黄同意由投资方派出财务总监,但是他不同意更换CEO.天能的CEO,也就是拥有15%股份的那位股东,不仅是老黄的朋友,同时由于老黄自己并不参与公司的日常管理,他其实也是老黄在公司监督老李的人。

  最终投资方说服了他。由于大家共同创业几年,又都是朋友,老黄不愿意为这事伤了和气,于是就采取了一个迂回的方法,在律师事务所制定的融资的文件,包括董事会决议、股东决议、章程中加上一条,重新选举CEO.

  “杯酒释兵权”后,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如老黄想像的那样就此一帆风顺。新的矛盾冒了出来,并迅速激化。

  由于新股东的加入,原有股东的股权被稀释,特别是那两位拥有15%股份的股东,他们的股权被稀释到只有7%左右,这意味着他们丧失了在董事会中投票的份量。而且他们还失去了CEO和财务副总的管理职务,也就几乎完全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力。而这种管理权力的丧失,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经济权利的丧失,比如作为管理层,可以在公司报销一些费用,成为单纯的小股东后,就丧失了报销的权力。并且,我国目前很多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融资成功后,漠视小股东权益的现状,也让这两位股东对公司充满了疑虑。在天能最初处于技术研发和产品试用阶段的前两年中,几位原始股东四处奔忙,开拓市场,为公司发展立下汗马功劳,都不曾拿企业一分钱的薪水。而现在企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这两位原始股东却要靠边站了,这令他们心理上极不平衡。

  于是,在新股东尚未进来之前,这两位尚有行政职位的股东干脆一口气拿来大量票据要求报销,其中一位竟达到2万元。离心倾向开始在公司蔓延。

  紧接着,在董事会上,这两位股东提出,融资后,要在新的董事会章程中规定,如果中小股东提出退出,公司必须得以当年股份所代表的净资产值回购他们的股份。

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