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与风投的苦涩爱情游戏

2009年1月22日星期四

  在创业者与海外风投的爱情游戏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夸张的美满故事,尤其是在创业者们猛给海外风投抛媚眼的特殊时候。

  创业者们在海外融资所取得的些微成就,经过对渴求奥运金牌般的敏感而娇嫩的心理过滤,被夸张地放大了,并成为经济领域最时鲜的政治正确的表征。×××公司海外融资取得进展之类,是最能吸引同行眼球和领导好评的新闻。

  有意思的是,这样的表现欲望也表现在那些在中国取得了些“鼠屎点”成绩,甚至刚刚敲开中国大门的海外风投那里,人人都恨不能像阿姆斯特朗登月一般地宣称: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基金大举进军中国的新闻也不断地争夺我们的眼球。这类自夸,经过我们的有认同饥渴症的媒体的再度反刍,成为中国市场性感标致的直接注脚。

  这毕竟是一个讲究包装和策划的年代,尤其是人家毕竟是有所成就的,哪怕不大的一点点胭脂,在两面镜子的交替夸大中,也该造就了远超过现实的美丽。

  当年制造行业只要有产品上了海外唐人街的地摊,就是不折不扣地远销海外了。而如今资金像处子一样缺乏的时候,能与海外资金沾边,对于正胶着于市场角斗的企业斗士来说,至少可以起到“我哥哥来了”的大长自己志气、大灭人家威风的作用。

  与巨量资金的国际资本市场比,在中国怀抱中的真的只是浅浅的海湾而已;而与中国众多的嗷嗷待哺的项目来说,对海外资金的追求,多数都是苦涩而哀怨的爱恋。于是,在对创业者难觅海外资金的不多的反思中,我们发现其充斥着对光棍汉娶不上媳妇的指责:家底薄,实力弱;没有修养,不会穿西装;连基本的财务制度都不匹配;不会献媚,连最基本的国际惯例都不懂,等等等等。而同样没有修养、家底薄,甚至有点儿欺行霸市嫌疑的垄断企业,却不断地得到资本的青睐乃至主动委身。至此我们才发现,剥开种种华丽的外衣,最终都是赤裸的原始欲望的交换:逐利。在有大款同台竞争的时候,绣球的去向还用多考虑吗?何况,很多时候大款是只买贵的,不买好的。我们只好等待,等到大款们都名“款”有主或主动谢幕或被动嘘下台之后,中小企业的海外融资才真正能进入海外风投的视野。

  可请不要再装腔作势,不要再充满优越感地指责中国市场的无序与不透明。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市场参与者而言,娇滴滴的海外风投恰恰以复杂的规则和高傲的态度,将自己包裹在一个不透明的包装中,而远离最广大的市场。他们的妥协,是在大款的怀抱中才有的。

  在他们精英式的经纪人以及所谓的顾问的层层铠甲式的包裹下,信息被垄断了,形成了人为的不对称,使最基本的市场培育都遭到漠视和冷遇。客户不知晓基本的信息,又如何监督中介环节完成了应该的基本工作、达到了应达的标准呢?这样的信息不对称,与海外风投所惯常指责的创业者基于体制而形成的信息不对称相比,更难以得到弥补和平衡,更具备商业霸权所带来的道义缺憾。

  最为可悲的是,这样的不对称加剧了市场的无序和混沌,并最终侵害着包括海外资金在内的所有参与人的利益。无论是高级写字楼中的财务顾问,还是踩着自行车的黑中介,本质上都只是在挣带路费,甚至只是问路费。其间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仅上海滩据说就有30万之众在从事所谓的资金中介。原本架设于项目和资金之间的过渡环节,终于独立发展成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并在资金方自觉设立的信息不对称的掩护下,最大限度地实践着寻租利益,甚至在剥夺着最需要资金的人的最后一点儿现金,桥梁终于成了天堑。

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