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追逐VC四大误区

2009年1月20日星期二

  许多民营企业已开始认识到通过资本运营方式进行融资的重要性,也大胆地迈出了进军各种资本市场的步伐,尤其是基于无担保、投资周期较长、专业投资家介入管理等诸多优点,许多企业开始偏好于引进风险投资,但是,不少企业家对于风险投资仍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缺乏对风投基金实际运作的真正了解,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我有充足的现金流,不需要风险投资”
  
  一些经营状况不错的企业逐步进入了成长期,获得了稳定的现金流,自认为手中有钱,不需要引进风险投资。实际上,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国外资本大量涌入,中国企业在规模上难以与外资企业巨鳄抗衡。如果不能快速发展壮大,那么这些企业今天的地位很可能遭到重新洗牌,特别作为中小规模民营企业,在银行融资渠道不畅、上市融资成本过高的情况下,引进风险投资似乎成为较好的出路。况且它是一种权益投资,风险投资人的着眼点,不在于短期的利润,而在于长期的所有者权益的增值,这无疑为企业的进一步扩张和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有利条件。因此,以现在的资金状况的良好来否定风投的作用,是一种短视的表现。
  
  “我如此出色,你们为什么还不投?” 
  
  有一些企业实力很雄厚,拥有高质量的产品、畅捷的渠道、高效的营销、忠诚的客户,有的甚至已稳居行业龙头多年,与第一类企业不同,这些企业很重视融资,已经接触了不少风投机构,也有一定的融资经验,但至今没有成功。这些企业在抱怨“我如此出色,你们为什么还不投?”的同时,却不去反省自身的市场前景、核心团队、技术壁垒、商业模式、融资计划等硬指标是否真正达到了风投机构的要求,是否还忽略了其他重要因素。比如有些基金本身只有4-5年的投资期,假如要等到5年以后才能退出挣钱,那么不管这个企业前景多么诱人,投资家都不会介入的。因此,在追求风投之前,企业要尽可能地摸清风投基金的底细,以免做无用功。
  
  风投机构只投资于风险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
  
  一些民营企业认为,所谓风险投资,无外乎把资金投向蕴藏着高风险、高回报的高新技术开发领域,却忽略了风投机构也是一个公司,也是以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作为所追寻的根本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风险投资机构也是很怕风险的。也是基于这种原因,风投机构已经突破了只投高新技术企业的传统,技术含量不高、但市场前景很好的分众传媒以及如家快捷酒店照样获得了风险投资的青睐。著名的IDG更是于近日成立了专门投资于传媒和文化产业的专项基金。这一切都表明,传统行业依然可以获得风投。
  
  风投就是“疯投” 
  
  有些民营企业连最基本的风投常识都不甚了解,便盲目地追求投资,最终只能失败。比如,一个做新媒体的企业与一个专投环保产业的投资机构很难洽谈成功,因为风投机构通常有较为明确的专业领域限制,一个机构一般只在某个或某几个行业内进行投资,而一些民营企业似乎没有认识到这些。有些企业,甚至连商业计划书都不能制作专业,还有些连自己是处在种子期还是成长期都不能分辨,更有甚者连“要在5-10分钟内能够让投资家对自己感兴趣”这样最浅显的道理都不知道,只是一味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侃侃而谈,却不考虑投资者利益,实在是勇气可嘉,但这样只能是白耗精力,没有成功的可能。
  
  总之,在追求风投之前,民企应尽可能多地学习相关知识,了解风投的实际运作,将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这样才能增加引进风投的可能。

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