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问现今中国的创业环境

2009年1月23日星期五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创业带动就业,把劳动者培养成创业者,并且要突破发展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的体制障碍和融资瓶颈。纵观我国目前创业环境,考虑就业压力的巨大,需要向一些与创业和就业体制及环境有关的部门提出以下问题,供其反思和改革,落实突破体制障碍的精神,创造创业的宽松环境。

  一问几乎是经常和普遍提及的发展导向,即企业要做大做强,这样的发展战略能解决中国的就业难题吗?各地强调上规模和上档次,偏好大企业和特大型企业的发展,而很少提做多做小。这样,一可以迅速增加GDP总量,二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三似乎还可以增加就业。实际上这些大型和特大型企业,一是资本密集,相对投资所用的劳动力数量少,二是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如水、火电、炼油、冶金、化工、装配线等等,随着劳动力工资和社保等成本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资产规模和销售规模非常大的企业,用的劳动力却相对越来越少。

  有的学者还提出,新建1万个国有企业,每个企业增加3000名职工,用来解决就业,实现公平。其实,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职工从最多的近8000万,因转制、退休和下岗等,减少了近6000万;集体企业职工也同样从近5000万减少到了1000万。正是因为公有程度较高的经济组织不适应于大规模劳动密集型的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其资本集中和集聚、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减人增效,才使国有企业重新获得了竞争力。再想用人海战术来搞国有经济,只能是重蹈覆辙,根本不可能有回头路可走。

  从世界各国发展规律来看,一国65%—80%的劳动力就业是由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解决的。而重大就会忽小,特别是以GDP和财政收入增长为主要发展目标和考核政绩时,就业考核和失业者的呼声又影响不了地区主要领导的升迁,地方经济的发展就会对创业就业漠不关心。

  二问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方向,能使劳动者有宽松创业的空间吗?我国许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不考虑中国人多就业压力大的国情,不顾及众多劳动者的生计,盲目追求城市所谓现代化,把许多小门小店都拆除了;把一家一户的小摊铺赶进或改造成了大商城,甚至变成了百货商店和大超市;在办企业方面,严禁在庭院和住宅中办企业;有关部门曾经要求各地消灭摊贩,创建无摊和卫生城市;等等。这样的城市建设和管理,让许多初始和小型创业者无外藏身,消灭了许多非正规创业,扫荡了许多个体、微型企业,损失的就业机会,我个人估计在千万之多。现在十七大特别重视民生,重要的是各地政府是让人民自己去创业,获得生计好呢?还是政府的建设和管理取向不痛快让他们创业,政府拿很多的钱把他们保起来合适呢?如果大家都不创业,失业的人太多,觉得吃政府的保障比创业要舒服,那么,你政府究竟有多少钱能保得起中国这样多的人?

  三问我们现在的注册登记和审批等制度,对创业有利吗?世界上许多国家,有企业的非登记制度。英国、德国等,非登记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1/3。而中国,连擦皮鞋、卖雪糕、修理自行车等等,都要登记注册,否则就为非法经营。还有一些创业项目,准入的审批和许可设置太多,创业投资者不易进入。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凡是遵守这种规定的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缓慢,就业困难,实际失业率较高;而浙江诸暨等这样的地方,没有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办的地方,10万家企业中有6万多家是非登记的,人人谋创业,就业岗位较多,人民富裕,财政殷实,市强民富。

  四问在目前各部门和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收费罚款环境体制下,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创业容易吗?中国的行政机构和编制方面一个较大的问题是,对相当多的行政、执法,甚至是司法机构和人员,不给财政拨款,而是让他们去收费和罚款来供养自己。先是叫自收自支,后是称之为收支两条线,但是实际执行中加了超收奖励和罚款分成的潜规则。这样权力与利益相结合,行政、执法和司法与金钱密切联系,大肆收费和罚款。由于许多机构和行政性事业单位向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许多老板是各级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和外资企业(受政府保护)收费和罚款较为不易,而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经济实力弱,政治地位低,社会关系少,导致大量的行政性收费和罚款主要集中于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的创业经营活动。根据国家统计局普查数据,2004年政府各部门行政性收费高达9367。67亿之巨,2006年估计高达13000亿。笔者在一些地方的餐馆调查,发现政府的工商、质监、城管、交通行政、卫生、防疫等等22个部门,收取71项费用,比2000年的19个部门,收取69项费用,还在增加。其实,在许多地方,没有工商、质检、税务、公安和政府其他部门关系的一般群众,很难创业和经营。

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