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长歌》、《汉武大帝》、《大明王朝》、《卧薪尝胆》,近年历史剧无论收视几何,每播必引起话题,但关于历史剧是否尊重史实,“是否要拿历史剧当历史教科书”已经变得老生常谈。有一类特殊身份的观众正在从新的角度读解历史剧———中国企业家从帝王学中看管理学。
《大明王朝》
嘉靖与海瑞———掌握员工需求
历史剧表现:
嘉靖25年没上朝,躲在小屋求长生。和奸相严嵩单线联系,手谕需打哑谜。严嵩能当上内阁首辅,是因为严的儿子严世蕃能看懂皇帝手谕。严嵩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位二十年把持内阁的首辅。而海瑞虽地位卑微,却敢挑战皇权、斥责皇帝,嘉靖虽怒斥海瑞,打海瑞入大狱,却不杀他,将海瑞留给儿子处置。
专家解读:
嘉靖与海瑞带给管理者最多的启示在于掌握人的需求。第一,你得知道员工需要什么,第二,你得知道你能给什么。嘉靖是聪明的皇帝,二十几年一直将政权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历史背景决定嘉靖有些理念实现不了,这也是他不上朝的原因。但那时明朝有成熟的文官制度,这些背景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嘉靖对严嵩与海瑞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分析:
关于人的需求,经济学界最著名的研究成果是马斯洛的五种需要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价值的实现。管理者掌握人的需求才能更好地用人,但近年西方经济学界对马斯洛五种需要层次提出新的意见,认为五种需要层次有时并不依次序完成,特殊情况下会产生跨层次需求。海瑞就是这种特例,不惧牢狱和死亡威胁;对自己和母亲的生活都很节俭;与各层官员甚至皇帝针锋相对;以至地位一直卑微,可以说对生理、安全、社交、尊重的需要都不强烈,直接对最高层次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表现出强烈欲望。
《贞观长歌》
起用叛臣———不贸然举措
历史剧表现:
武德九年,李世民刚登基,外患内忧同时袭来。内有罗艺等敌对势力,外有颉列率30万大军兵临城下。罗艺在唐初战争屡立战功,李渊赐其李姓,后李世民想拉拢他,封他高官。但李世民登基前做将军时,两人有矛盾,罗艺与李世民不属同一派系,他不接受后来称帝的李世民“拉拢”。张铁林演活了罗艺的枭雄气质,自私,在颉列与李世民间钻营。后罗艺被部下斩杀,李世民收回李姓。剧中表现李世民作为戎马帝王,渴求将帅同心。
专家解读:
一个成熟的管理者在用人上应该考虑这个员工是否是可用之材,是否适合这个岗位,而无所谓他原来曾属于哪个派系。当然,使用这一类的人会冒一定的风险。
分析:
企业运营风险无处不在,用这类人如果遇到信任风险,不要采取过激的行为,尽量采取疏导的方式。
《卧薪尝胆》
王与谋臣———企业家个人魅力和企业文化
历史剧表现:
吴越交锋,吴强越弱,吴国大兵压境,年轻的勾践(blog)主战,但越王允常不愿与强国吴开战,他废掉勾践的监国太子,引起国内主战派和主和派激烈争论。这时越王与大将军石买有段分析各国时局的对话,对国之强弱有精彩分析,“这国家之事,隐玄机,多变数,说变就变!当年齐桓公用管仲称霸,可齐桓公一死,齐国霸业不就迅速瓦解了吗。吴因阖闾而强,可阖闾也老了,若有新主出,伍子胥之流还能权倾吴国朝野吗……”后勾践不听越王允常,兵败吴王夫差,入吴国为奴,但勾践善用范蠡,卧薪尝胆,终成就霸业。
专家解读:
日本某经济学家有一句关于鉴定成功企业的名言,“企业在新老管理者交接时,这个企业没有任何波动,这就是成功企业。”齐桓公用管仲称霸,吴王阖闾用伍子胥争雄,勾践善用范蠡终成就霸业。这种历史解读和民营企业的某些成功案例有一定相似之处———一个好的管理者,善用有谋略的助理,成功打造企业品牌,但管理者一有变动,企业就发生大的波动。
但民营企业管理者没有皇上那么大权力,皇权统治和现代企业管理又有着很切实的区别。现今社会,不可能有崇尚“忠君之道”的员工。所以只能说民营初期靠个人魅力,中期靠制度,成熟期靠文化。
分析:
越王允常对战国时局的分析,只限于小国间争霸,而不适用于大国崛起。一个王朝的持久、一个企业的高峰期持续,依靠的自然不仅仅是最高统治者或者管理者的个人魅力。正因如此,中国封建统治时期,皇家都推崇儒教,而民营初期靠个人魅力,中期靠制度,成熟期则依靠企业文化。
淘宝热门商品:
|
|
0 评论:
发表评论